普查员逐家按门铃。
普查员在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昨天,记者兵分多路,跟随普查员深入社区普查,体验他们普查过程的酸甜苦乐。记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居民对人口普查工作相当支持和配合,但普查过程中仍遇到不少问题。如有的社区出租户、空挂户太多,普查员走遍整幢大楼仅有几户人家应门;有的住户故意延迟半小时不开门;有的则是大狗迎门,把普查员吓了一大跳……
现场一:普查时带上手绘地图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大华街道集成社区,跟随普查员入户登记。记者发现,普查员手中拿着一张地图。拿过来一看,原来是该社区的手绘地图。地图描绘得十分详细,大到集成社区四周接连的大华路、外马路、汕障路、中山路,小到社区里每栋楼的层数,都可以在地图里找到。
据该居委会主任吴健介绍,为方便开展人口普查工作,在入户登记前阶段,他们就着手绘制这张社区普查地图。地图几番易稿,花了一个多星期才绘制完成。有一次,地图已经基本绘制完成,社区干部到现场核对时,发现一处危房没有统计在内,只好又重新画了一份。“不知道多少次拿着尺子到现场比对,才画出这张社区地图,我们都成了‘山寨工程师’了!”吴主任笑着说。
现场二:出租户半小时不开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十分配合普查员的工作,但也有个别居民对此不够了解,令普查员吃了“闭门羹”。昨天上午,集成社区的两名普查员到大华路一个居住在四楼的居民家中进行普查调查,普查员敲了一会门,待这名出租户开门后,向她表明来意。但这名出租户不耐烦地表示,找户主登记就可以了,她用不着登记。说完,啪地一声,将房门关了。
出租户的不配合,令普查员十分无奈。普查员隔着门向出租户讲解政策,但只听到这名出租户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就是不肯再开门。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过去了,在普查员苦口婆心劝说下,这名出租户才再次开门,配合登记。
现场三:六个楼层两户应门
昨天上午10时多,记者随金霞街道金海社区居委会的普查人员上门登记。来到西区一栋居民楼下后,普查员蔡姐分别从2楼开始按防盗门铃,一开始逐层逐户按到7楼,并没有住户应答,于是蔡姐和另一名登记员杨姐又重新逐户按了一次。这回,终于有两户人家同时应答,防盗门随即打开。
登记员上楼后每到一户都停下来敲门,但是敲了很久,从2楼到3楼都没人开门。“白天大多数居民上班去了,白天遇不到,我们只能晚上再来。”蔡姐告诉记者。在3楼停留了一会,302的房门打开了,一副睡眼惺忪模样的年轻小伙询问找谁,得知是居委会前来普查人口,马上转身穿起衣裳,迎接普查人员。普查员熟练地登记该住户一家的人口居住情况,详细地核对之前摸查的信息,补充缺漏后,由该户主核实签名。
记者看到,普查员经过培训,已经对填表工作十分熟练。一般来说,登记短表,三口、五口之家大概十分钟就可以搞定,长表也只需要十五分钟。但是遇到人口多至十几人的“大户人家”,就需要半个小时。
现场四:入户登记狗只迎门
在金海社区普查期间,普查人员遭遇了一件尴尬的事:一只宠物狗叼着一只鞋子,从楼上边吠边冲下来,显得十分亢奋。普查员顿时被吓了一跳,瞬间怔在原地。只听到楼上一住户吆喝了一声,狗儿又爬上楼了。
普查到4楼一家住户时,女主人刚把门开了一条缝,里面就有一只狗冲过来夺门欲出。女主人抱起狗,让道给蔡姐和杨姐进门,没想到狗却挡在门前,狂吠起来,把她们俩吓得不轻。两名普查人员犹豫了一会后,像达成默契般,两人鼓起勇气同时迈进门。这时,狗依然很情绪高涨,在屋里闯来闯去。
普查人员不理会这只兴奋的狗,拿出普查登记表,逐项向住户登记、核对信息。直到完成该户普查,蔡姐和杨姐走出门口,才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现场五:居民积极配合“有问必答”
一听有人敲门,金平区鮀莲街道天港社区居民林清花马上前来开门。一看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她热情地招呼他们到家中坐坐。
昨天上午,普查人员来到林清花家,表明来意后,林清花“有问必答”非常配合,详细地回答普查人员关于家庭成员、就业、住宅情况等问题的询问。
据介绍,天港普查区涵盖1300多户家庭,涉及居民达6200多人,居委会前期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共划出17个普查小区,每天每位普查员大约要走访6、7户家庭,预计10天能完成普查工作。当普查员将普查情况复述核实、要求林清花签名确认时,已经20多年没有执笔签名的林清花开起了玩笑:“我识字不多,人口普查还让我温习了一下签名呢。”
普查员林辉荣告诉记者,因为是涉农社区,一些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普查过程中只能耐心地引导和询问,保证普查内容详细、真实。不过,涉农社区普查员与居民关系熟络、融洽,大家每天碰面都会相互打招呼,因此普查员对居民的家庭成员情况大致掌握,普查过程中主要是对问题进行核实及细化,居民们对人口普查也都密切配合,非常有利于工作开展。